-
我科学家在纳木错钻取超过400米深度湖芯样品
7月12日,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联合德国、瑞士、英国等国科学家,在西藏纳木错水深93米处成功获取了钻探深度超过400米的湖泊岩芯。这一成果创造了中国湖泊水上钻探深度的新纪录,提升了我国开展湖泊水上钻探的技术水平,彰...
-
【晒晒科技新成果】瞧!地球有这样的前世今生
【晒晒科技新成果】,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, 听听科学家怎么说——“那时候,地球各大陆块汇聚,形成贯通南北的超级联合古陆,称为泛大陆。伴随泛大陆的形成和随后的裂解,地球内、外圈层发生剧烈的物质能量交换,导致地球生命与环境发生多次重大事...
-
【光明时评】院士退出机制:是约束,更是爱护
【光明时评】, 作者:黎锶辉(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), 院士制度是国家为激励科研工作者而设立的一项重要人才制度,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制度保证。某种意义上说,院士制度影响着科技...
-
【光明论坛】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农业强国根基
【光明论坛】, 作者:罗贤宇(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), 强国必先强农,农强方能国强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是新时代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,对于实现农业...
-
“竞逐机床新赛道,我们有‘秘籍’”
【现场目击】,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碧莹 江盈盈, 从通用型机床起家到如今专注细分市场,这几年,赵小刚意识到,与其面面俱到拼量,不如聚焦专精特新,在技术上不断精进。“竞逐机床新赛道,我们有‘秘籍!’”赵小刚说,“靠...
-
奏响星空与土地的“交响曲”
【一线讲述】,奏响星空与土地的“交响曲”, 作为一名航天领域的科学家,我有幸亲历了航天技术从遥远的星空走到脚下这片土地的过程。, 攻坚克难的同时,我也常想:如果能利用航天技术,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,那该多好。传统农业普查难...
-
航天科技赋能美好生活
【专家点评】, 作者:董成喜(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二级调研员), 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。航天科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,科研人员...
-
航天机器人化身文物保护员
【一线讲述】,航天机器人化身文物保护员, 过去,我一直从事智能装备设计研发工作,服务于航天器制造。直到2022年,我和同事涉足文物保护领域,开始了全新的研究。, 墓室环境及构型十分复杂,机器人控制的安全、稳定及精度,直接影响壁画的消...
-
把更多“不可能”变为现实
【一线讲述】,把更多“不可能”变为现实, “发现243信号”“243信号跟踪正常”……在航天员“回家”时,这些关键节点信息指令的发出,意味着我们研发的定向仪系列产品精准发现了航天员位置。, 于是,我们团队研制出小型化多功能船载定向仪...
-
广西发现蕨类植物新物种腺毛贯众
新华社南宁7月16日电(记者郭轶凡)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获悉,该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广西河池南丹一带发现一种蕨类植物新物种——腺毛贯众,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《植物钥匙》(PhytoKeys)上。, 科研人员...